·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网络 >> 文章中心 >> 网站建设 >> 网站需求分析 >> 社区的未来之一:社区的繁荣

社区的未来之一:社区的繁荣

作者:佚名      网站需求分析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7-23

The Future of Virtual Community

社区的未来

--------------------------------------------------------------------------------

Virtual Community bloom

社区的繁荣

--------------------------------------------------------------------------------

1978年1月16日,大雪覆盖了芝加哥。

被暴雪围困无法出门的大学生Ward Christensen拨通了好友Randy Seuss的电话,两人突法奇想地商量,如何用电话线借助当时刚刚上市的Heyes调制解调器(Modem)将两台苹果电脑连接到一起,来继续讨论怎样完成他们的学期作业。从那一天,史上第一个BBS计划形成了。两周后,他们的想法变成了软件,他们称之为CBBS(Computer Bulletin Board System),第一个数字社区就此诞生,这一刻比现代意义的互联网,也即Tim Berners-Lee于1991年8月6日推出的万维网(World Wide Web)早了整整13年。

随着苹果电脑的流行和PC的普及,在为信息共享而奋斗的黑客们的推动下,BBS迅速传播开来,催生了无数的虚拟社区。在1980年,全美BBS的数目就已经突破1000个。任何人,只要你有个人电脑,只要你用一根电话线加上一个调制解调器,就可以开一个BBS。在自己的论坛里,人们可以共享信息、发布和讨论相关话题、还可以交换软件和某些东西。在大学的宿舍内、在计算机实验室中、在极客们(Geek)的卧室里,BBS成为风靡一时令人着迷的东西,其魅力胜过嬉皮士们的大麻和批头士的摇滚乐。一些社区如旧金山的BBS站点WELL(Whole Earth ‘Lectronic Link),成为了培养黑客、极客们的温床,并产生了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这样了不起的虚拟社区思想家和互联网怪杰。

在某种意义上虚拟社区已经先于互联网而改变了世界。

从此,作为“人们根据共同的兴趣来联系彼此的工具” (霍华德·莱茵戈德),虚拟社区逐步蓬勃发展起来, 20年之后丰富多彩的社虚拟社区已经成为人们数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日益融入日常社会交往当中,成为人们相互沟通、表达自我的非常重要乃至可以说是首选的方式。在美国年轻网民有55%都是MySpace和Facebook的用户,48%的年轻用户每天或经常访问社区网站。而在中国43.2%的中国网民经常使用论坛/BBS/讨论组,论坛社区应用首次超过即时通讯,成为仅次于收发Email的互联网基本应用。

随着社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区应用的普及成熟,互联网正逐步跨入社区时代,虚拟社区正成为互联网上最繁荣耀眼的一道风景。目前中国 79万家独立网站,从门户到行业网站,从地区门户到个人站点,80%以上网站均拥有独立BBS论坛,不仅BBS已经成为网站的标准配置,而且还诞生了许许多多独立的社区网站,据iResearch的统计,截止2006年底中国共有60多万个网络社区。社区规模也越来越大,社区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现代意义的虚拟社区已经不单纯是BBS—电子公告牌和讨论组,而是突破单纯以文本为主的表现形式,发展到博客社区、播客社区、avatar社区、三维虚拟社区等文字结合图片甚至语音、视频、虚拟形象、三维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的社区形式。

从2006年起,虚拟社区发展进一步加速,尤其是在Web2.0浪潮下随着美国社区网站Myspace和Facebook的巨大成功,日本社区网站MIX的成功上市、中国百度社区、猫扑、天涯等优秀社区的崛起,虚拟社区日益成为互联网业内众人瞩目的一个焦点,围绕着社区技术革新、商业模式探索和创业与投资的话题日益密集。

但社区繁荣的背后决非仅仅事关技术和资本。

“媒介是人的延伸”(麦克卢汉M. McLuhan),正如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给出的定义,虚拟社区作为“一群主要藉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彼此关怀,所形成的团体。”从本质上讲,虚拟社区是人通过计算机网络结成的社会共同体。这其中人的兴趣和对于沟通、交往的渴望是社区建造成长的第一推动力。

摩根斯坦利在分析全球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动因之际,也曾经援引到马斯洛(Abraham.h.maslow)的需求金字塔模型。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并设计了一个金字塔图形,将人类的需求按主次缓急分成了五个等级:金字塔底层是的人基本需求,如对水、食物等需求,属于生理需求;再上一层是安全需求,包括生命安全,财产保障等;第三层是归属需求,满足温饱与安全需求后,人需要社会交往,要求属于某个团体;第四层是爱与尊敬的需求,人在自己所属的团体中总是希望得到其他成员的喜爱和尊重;第五层也就是金字塔尖,是自我实现需求,人总是希望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天赋、才能和潜力,以取得自己一直追求的某种成就,这就是自我实现。这五种需求彼此联系,互相关联。也就是说虚拟社区繁荣背后所揭示的社会心理学动因正是人们天然的归属需求和被爱的需求。

尤其在一个变迁剧烈的现代性处境之中,现代人对于归属和被爱的需求愈加强烈。粗糙而剧烈的城市化进程,正将传统乡土社区及其文化传统迅速瓦解一空。大都市高速公路、高层住宅和大型仓储超市在为人们带来舒适方便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确定、疏离和强烈的焦虑感。在一个不断变化以流动性为主要特征的风险社会之中,以计算机网络为纽带的虚拟社区恰好成为人们归属需求和被爱需求的一种替代和补偿。恰如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所说“社区”是在一个不确定世界中对于安全的寻求(Seeking safety in an insecure world),是一个失乐园,“代表了我们所不能得到的那个世界,但这又是个我们渴望居住的世界,我们想重新拥有的世界”,通过共同兴趣形成的虚拟社区正是一个可以给我们以安慰的一个“温馨圈子” (warm circle) ,“是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地方,它犹如大雨时我们避难的房顶,又犹如寒冬中我们暖手的壁炉”。

虚拟社区通过同步互动和在线图文信息消除了现代城市建筑和生活方式建立起来的空间感,使人更亲密无间地交流,体会沟通和交往的乐趣。同时也因其无须身体直接接触的交往形式,而保证了自身的隐私和安全。因此,虚拟社区繁荣的背后是人际沟通和交往的革命。很难想象通过飞鸽传书和电报电话能够建立一个动辄达数千万用户的庞大社区。

人类通过计算机网络寻求到一种相对安全而又快乐便捷的交往方式和沟通方式,寻求到一个“温馨圈子” (warm circle),实现了传统社区的数字化变形。在社区繁荣的背后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

但是正如同最美丽的美神维纳斯仍然有残缺的断臂一样,虚拟社区的繁荣并不能说明它已经至臻完美毫无瑕疵,对于虚拟社区的所有乐观判断都为时尚早,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问的很对——“虚拟社区到底是用来哄骗我们、让我们自以为在参与讨论的美丽幻想,还是通向公共领域的台阶?我们认为这是再21世纪最重要也最亟待回答的问题。”

相关:

社区的未来之二:社区的五张面孔

社区的未来之三:向左走,向右走?